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4|回复: 7

明亡于党争,宋也亡于党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9 2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亡于党争,是现今史学界的一个观点。这几天因为电脑坏了,所以,又有足够的时间把宋史读了一遍,发现,宋亡于党争也说的过去。从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之后的两宋政坛几乎无一代无党争。纵观两宋,国力不可不富足,军备不可谓不强,名臣大将不可谓不多,甚至扭转乾坤的战略机会也不可谓不多,但往往在关键时刻,执政的大臣们就互相扯后腿,唯恐对手成功,甚至把国运置于党争私怨之下,因小失大,即使在城破国亡之时还唯恐启用对手,还要将对手一贬再贬。多少奇谋妙策胎死腹中,多少战士舍命厮杀的胜果被轻易抛掷,最后不仅不能收复燕云,反落的亡国两次?
  朝堂之上,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们君子之争,反弄的皇帝郁闷,为了耳根清静,干脆都贬了了事,结果就是小人反而出头长期把持朝政。
  再看现在我们的社会,改革与保守,左右两条路线,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因路线之争,为排挤对手,挟洋为重,最后受到损害的则是国家民族。
  宋代是理学的巅峰,在我看来,恰恰是理学导致宋代文人缺少道家的包容,执政者因一点学术或者治世的异见就几乎容不得对手的所有政策。理学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恰恰这种理想主义的信仰,导致了思想和行为上的极端,它们可以因对方的一点不同,或者道德,或者思想,或者一点举止,就全盘否定对方,水火不容。这也是古今理想主义信仰者的通病。
  所以,古人说,太平盛世要用持重宽厚者为相,正是这个道理啊,否则,好好的一个太平天下,就要被自己折腾的亡了。
  即使今日读宋史,读到国难之时,文臣武将之间还在互相倾扎,要么见死不救,要么推延扯后腿,就恨不能一哭,看一遍,骂一遍,该,亡的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2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王息怒,竖子不足为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党派之争历来难免,古今而来,没哪朝哪代幸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这党争也是民主的一种模式吧,呵呵。

当高卢人和迦太基人兵临城下时,民主的罗马共和国就不讲究民主了,而是推选独裁官屡屡救民救国于水火,这样的事干多了,就尝到了甜头,有了心理和制度上的惯性,于是罗马共和国最终转变为君主帝制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我国历史上的党争在危难时刻总是一再亡国,也许失败是成功之母,最终反到会把我们带上民主的列车吧。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5: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1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说,太平盛世要用持重宽厚者为相,正是这个道理啊,否则,好好的一个太平天下,就要被自己折腾的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5: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学廉颇和蔺相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7 07:39 , Processed in 0.1043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