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秦王政

环地中海古文明——美索篇(图文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14:22  回复  

  在两河流域的宗教名城尼普尔出土的《乌尔那姆法典》序言中这么说到:“...然后这位伟大的勇士,乌尔的君主,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君主乌尔那姆在这个国度内建立了平等的秩序,消除了凌辱,暴力和冲突。孤儿不再交由富人处置;寡妇也不再交给有权势的人。”
    
  序言不但提出了立法的目的和主题思想——(一把手自己公开申明)“全国实现公道”,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和社会成员的构成情况。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北部地区仍然主要住着阿卡德人,南方地区则主要是苏美尔人,虽有混居,但两个民族只是局部的融合,有文化的人除了自己的母语比较流利外,还会一门外语(当时苏美尔地区主要就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两种)。
    
  不过从阿卡德王朝开始,阿卡德语已经逐渐取代了苏美尔语,成为了官方通用语和民间流行语,不管苏美尔人还是阿卡德人,都以说一口标准流利的阿卡德语为荣,一开始苏美尔语还被用做记录商业活动和政府事务,后来只作为“古典语言而存在,用以传播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古老传说。”
    
  法典除了序言外,还包括惩罚条款和后记两部分,主要涉及民法,刑法,婚姻法,诉讼法等多部门法,共29条,可以辨认的有22条:婚姻7条,女奴隶4条,伤害罪5条,农业3条,司法诉讼3条。
    
  处罚内容包括:已婚妇女通奸,强奸妇女或处女(未成年女奴隶),离婚,伪告,奴隶逃跑,体伤,农业纠纷等。法典条文部分行文方式一律采用“如果...就...”的句式,这种句式也成为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小亚后来立法者的流行语。
    
  《乌尔那姆法典》的惩罚手段除了判刑外还有“议罪银”制度,犯了事不再使用同态复仇或是血亲复仇那样的野蛮方式,有钱的只要交点钱就完事,大牢都免蹲了,比如甲砍掉乙一只脚,则需赔偿10西克勒白银,砍掉鼻子则刑罚更高,要赔三分之二密拉也就是40西克勒白银。
    
  西克勒(shekel)是古代两河流域(埃及,波斯等的古代文献里也时常提到)常见的重量单位,也是基本单位,取自180粒小麦。苏美尔的重量单位一般采用60进位∶即1塔兰特(talent,约合30.1公斤)=60密拉,1密拉(mine,约合501.6克)=60西克勒,1西克勒(约合8.4克)=60塞昂;1塞昂(约合0.14克)=3塞,1塞合0.046克.
    
  法典虽然表面上提倡公平,公正,不过实际维护的还是奴隶主阶级,特别是男奴隶主的权益,比如离婚女人没有财产;通奸男人无罪,女人则处死;强奸未成年女奴隶只需赔5西克勒白银的罚款等等。
    
  司法审判方面,由市长兼任法院院长,并且大量使用神判。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16:03  回复  

  从《乌尔那姆法典》可以看出这时的乌尔社会虽不和谐,但挺繁荣,在序言里法典还曾统一度量衡(舒尔吉所为),这一点比我们的秦老大早了差不多有两千年。
    
  虽然《乌尔那姆法典》不关乌尔那姆什么事,不过乌尔那姆留下了另一个重要文献,就是所谓的“土地登记薄”。
    
  “土地登记薄”是指一个划分行省界限的文件,涉及尼普尔北部的四个地区的划分,每部分的结尾都写到了乌尔那姆为某某神确定了某某区域,这也秉承了苏美尔城邦被视为不同神的属地的一贯传统。
    
  行省之间的界限很明确,有时以河或渠为界,有时以山为界,如果既没山又没水那也好办,直接整个神庙做为界限。虽然“土地登记薄”这么划分,不过其他其他城邦是否也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估计也差不多,方便嘛。
    
  虽然乌尔那姆上台可能不那么光明正大,不过他在治国方面成就是有目共睹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以评个先进,就是当个劳模也不为过。
    
  除了带兵打仗,划分行省界限这类的国家大事乌尔那姆要管,象劳动者日薪等级和国家控制的酿酒厂生产的啤酒浓度这类的小事他也要亲自过问。
    
  劳模乌尔那姆还是一个建设者,像乌尔,乌鲁克,尼普尔这样的两河历史名城都有他主持修建的建筑(城墙,运河,神庙之类),其中最著名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位于乌尔的奉献给月神南纳的南纳塔庙(Ziqqurrat)。
    
  塔庙的雏形最早见于公元前4000纪中叶的埃利都,那是个建筑在高台上的神庙,只有一个较高的高台台基,到了乌尔那姆时期,塔庙发展为三层高台,最上层的高台建有神庙,古文献里把建在高台上的神庙叫做“高庙”(Hochtempel),是神居住的地方。
    
  与“高庙”相对的建在平地上的“低庙”(Tieftemple),是神显灵的地方。
    
  站的高看的远是好事,不过建的高能被远着看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现如今美索不达米亚的“高庙”一个都没留下,全玩完了,“低庙”倒是保存下来不少,看来高未必就好哦。
    
  南纳塔庙就属于没了“高庙”的不幸者,但同时它又是幸运的,经历了四千年的风风雨雨,下面的算是保住了,不过到了公元1991年却遭了难,而且还是人为地。
    
  海湾战争那会,伊拉克人瞅着塔庙不错,地方宽敞,就在塔庙地界里藏起了飞机,被山姆大叔逮着后猛炸了一气,把从塔东北面可以看到的通到塔庙第一塔层的百级中央阶梯给炸坏了,还好不严重,现在已经修复好了。
    
  南纳塔庙是一座坚实的砖体,基底长64米,宽46米。塔里面用灰浆砖块建成,外面装饰有烘干的砖,虽然有了四千年的历史,还被炸过,不过现在看着还是挺精神地。
  
  乌尔那姆卖力的工作了18个年头,却没有亲眼见到乌尔第三王朝的颠峰时刻,公元前2095年,乌尔那姆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17:37  回复  

  乌尔那姆的死对乌尔第三王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从一块记载他最后命运的泥板书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块已经损坏,写有6行字的泥板,记载了乌尔那姆在任上的最后一年死于一场战斗,“像一艘被捣碎的船只那样给抛弃在战场上”。
    
  这是已知的关于乌尔那姆死因的唯一说法,不过对那场导致乌尔那姆送命的战争的详情却只字未提,泥板书是以一首抗议众神让为民众恪尽职守的国王的毁灭的挽歌结束,这也反映了乌尔那姆在普通民众中的威信和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乌尔那姆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又出了个“大神”——舒尔吉(Shulgi,公元前2094年~前2047年)。
    
  舒尔吉跟阿卡德的纳拉姆辛一个德性,骚包的很,嫌称王不过瘾,喜欢自命为神,称自己为“舒尔吉神”,从他开始,国王神化自己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一潮流也持续到了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时代。
    
  当然国王神化自己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希望走哪都受到崇拜,主要是为了充当国家的保护神,使国土直接受神保护,使王权更加巩固。
    
  除了跟神站一队外,舒尔吉还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巩固王权,一把手的权力没有限制,想干嘛就干嘛,国王的权力高于一切,他任命官吏,统帅军队,控制法庭,集军、政和司法权力于一身,不过一把手在做决定时还是得参考一下“顾问”的意见和算上一卦。
    
  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富了王家,苦了“诸侯”。
    
  早先的美索不达米亚,不管混战还是统一,每个城邦都享有高度的自制权。战乱时期,城邦一把手恩西谁都不服,带着小弟满处掐架。统一时期,恩西们除了逢年过节给王国政府塞几个红包外,其他时候都是自顾自,城邦的一切事务都是自个儿解决,跟上头没啥关系。
    
  舒尔吉时期情况就不一样,王族直接控制了帝国所有部门的产业经济,其他人再要想从中捞钱就难了,城邦的恩西也有讲究了,这会恩西改叫总督了,直接由上头任命,一般不是国王的亲戚做不上那个位置,而且权力也没原先的那么大了,他与高级军官(该区司令员)共享权力,自己没决策权,重大决策都得听一把手的,直接向帝国一把手负责。
  
  图168: 装饰鸟头和羽毛的献祭武器,刻有对舒尔吉的颂文“伟大的英雄,乌尔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第三王朝,舒尔吉时期,约公元前2094~前2047年
   苏撒(伊朗)
   H.12.300 cm; L.11.000 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Sb 563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20:46  回复  

  除了跟国王攀上亲戚关系做官比较容易外,其他有志跻身官场的同志都得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埃杜巴”(Edubba)就是通往仕途的重要路径之一。
    
  “埃杜巴”是一种抄写学校,学员除了文书外,还包括大多数国家行政人员,舒尔吉本人就是从“埃杜巴” 毕业的。
    
  “埃杜巴”除了给学员们扫盲外,还开设了国家管理等课程,文书只要学会苏美语,用以记录商业活动和政府事务,其他学员除了语言外,其他课程也得过关,过不了的,语言要是学的好还能当个文书,要是语言也不行的话只能回家务农了。
    
  不管是国王亲戚还是普通平民,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叫做“大苏卡尔”(sukkal-mah)。
    
  “大苏卡尔”的具体职能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不过他似乎可以干预法庭的决定,地位至少跟地方总督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于总督。
    
  在舒辛和伊比辛(Ibbi-Sin,公元前2028年~前2004年在位)(乌尔第三王朝第四,五个一把手)时期,有个叫乌尔都南纳(Urdunanna)的“大苏卡尔”,其权限北自乌尔比鲁姆,南则到了波斯湾。
    
  舒尔吉统治的前半期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颠峰期,《乌尔那姆法典》就是在这一时期颁布的,不过到了其统治后半期,麻烦来了。
    
  舒尔吉统治的第19年(一说是20年),乌尔第三王朝发生内乱,为了平乱,舒尔吉只得把平民组织起来跟造反派PK,所以,这一年被叫做“乌尔的公民被组织为持矛士兵的那一年”,大概K了两年,叛乱才被平息。
    
  舒尔吉同志有个“好习惯”,报喜不报忧,他的铭文只记载胜利,不记载失败,所以那次判乱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现在还不清楚,从后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损失应该不大,至少对舒尔吉的统治地位没造成实质的伤害。
    
  内战完了外战又来了,因为铭文的记胜不记败,所以不清楚舒尔吉到底K了几场架,估计不会少哪去,因为据铭文记载(纪年),舒尔吉跟锡穆鲁姆王国就K了9次。
    
  这个倒了八辈子霉的锡穆鲁姆王国被舒尔吉干倒了9次,第二十六年是“锡穆鲁姆被毁灭的那一年”,第二十七年是“锡穆鲁姆再次被毁灭的那一年”,到了第四十五年则是“锡穆鲁姆和卢卢布姆第九次被毁灭的那一年”。
    
  可怜的锡穆鲁姆王国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竟然重建了8次,可惜的是年代表除了这几句简短的描述外再无其他详细的记载了,锡穆鲁姆王国在哪?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王国?为什么会被K倒9次?这些都成了未解之谜。
    
  虽然组织严密的乌尔帝国看起来无懈可击,但随着天灾外加人祸,这个固若金汤的帝国开始撒欢的往死路上奔了。
    
  舒尔吉统治时期是乌尔帝国的最高峰,国力强盛,组织严密的乌尔第三王朝怎么着也不像快入土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好死不死的幼发拉底河改道了。
    
  美索不达米亚并不流行什么“母亲河”之类的宣传口号,不过美索不达米亚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的感情是不言而喻地(不光是正面感情,反面也有),幼发拉底河这一改道,事情就大发了。
    
  先不说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在家门口喝不到,多走几里还是能挑到水的,不过人能挪但城不能挪啊,原先的沿河城市变成了干燥的高原城市,沙漠和山区等边远地区不怎么富裕的人民群众也不再向往到这些昔日的繁华都市打工了。
    
  没有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这些城市的经济逐渐衰退,连带着乌尔帝国的国力也跟着衰弱,这也给了其他民族一个机会,一个称霸美索不达米亚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23:21  回复  

  乌尔的灭亡
  
  最先进行尝试的是马尔图人(Martu)。
    
  马尔图人这个名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还有一名字说起来就熟悉多了,苏美尔人对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阿摩利人称呼就是马尔图人,如果有人还不知道阿摩利人是干什么地,那就再说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古巴比伦人(主体)。
    
  舒尔吉之后他的两个儿子阿玛尔辛(Amar-Sin,公元前2046年~前2038年在位)和舒辛轮流做了9年的一把手,阿玛尔辛执政的九年还算太平,但到了舒辛统治的第四年,阿摩利人行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的阿摩利人比文盲还文盲,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是“不知五谷,房屋和城市为何物。”,这一评价还是算是比较温和的,阿摩利人的真实生活比评价更不堪。
    
  阿摩利人的生活实在是粗陋,甚至连原先的流氓团伙古提人都比不上,他们吃生肉,天当被来地当床,死了随便找个地方一扔就完事了(有点天葬的感觉),平时就靠打劫为生,整个就一强盗集团,这回,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已半截入土的乌尔帝国。
    
  虽然乌尔帝国的实力已经不行了,但舒辛并没有坐着等死,他在统治的第四年开始修“长城”(防御工事)来抵御强盗集团的进攻,这一年就被称做“建造马尔图城墙的那一年”。
    
  “长城”有多长?不知道,因为至今还没挖到遗址,但具相关文献记载,它包含一系列彼此相连的堡垒,从底格里斯河一直延续到今巴格达西北的幼发拉底河沿岸,至少有80公里长,
    
  “长城”虽猛但也只是延缓了一下乌尔第三王朝覆灭的时间而已,然而,并没有能挽救帝国最终灭亡的命运。
    
  “长城”暂时挡住了强盗集团,但另一伙猛人又盯上了乌尔帝国。
    
  这伙猛人就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东南部埃兰人,他们在舒辛统治后期找上了乌尔帝国的麻烦。
    
  埃兰人不同于先前的流氓团伙和现在的强盗集团,他们与美索不达米亚长期交往,但也长期掐架,美索不达米亚的优秀文化他们学到了不少,但揍也没少挨,这回算是逮着机会能报复了。
    
  在阿摩利人和埃兰人的轮番冲击下,乌尔帝国乱了,地方政府纷纷闹起了独立,末代君主伊比辛就在这个时候从他老爹手里接过了这个日渐萎缩,贫困的帝国。
    
  开头的两年,伊比辛还能撑一下,从他统治的第三年开始,乌尔帝国逐渐崩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25:32  回复  

  先是迪亚拉地区的埃什努纳(Esnunna宣布独立)(第三年),接着是埃兰人的正式宣战(第四年),再下来是拉格什,乌玛和尼普尔的相继独立(第五年以后),这些虽然很严重,但不足以致命,第七年,伊比辛最大的麻烦找上门来了。
    
  在伊比辛统治的第七个年头,首都发生了饥荒,乌尔因此发生通货膨胀,粮价上涨了60倍,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也有可能是强盗集团所为,万般无奈下的伊比辛命令尼普尔附近的伊新总督伊什比•埃拉(Ishbi-Erra)为他筹集粮食,这位总督没任何异议,当即就答应了。
    
  伊比辛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个能为帝国出力的忠臣,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这个老小子狠狠的阴了一把。
    
  伊什比•埃拉动作倒是很麻利,很快就弄到了72000古尔(大约相当于1400万升)粮食,不过他运送的方向好象出了点问题,目的地不是乌尔城而是伊新。
    
  运完粮食后伊什比•埃拉给伊比辛发了封快递,大意是:“不是我军无能,敌人实在是太猛,马尔图人已经杀到帝国中部了,粮食实在是运不过来。”他还以伊新和尼普尔受到阿摩利人攻击为由,要求国王授权他保卫两地。
    
  伊比辛眼瞅着自己被阴却没一点办法,只能无奈的答应伊什比•埃拉的要求,但还做了最后一丝努力,让伊什比•埃拉请求其他总督帮忙,这回伊什比•埃拉不像上次那样绕圈子了,直接回答“NO!”
    
  其实这会的阿摩利人压根没那么强悍,伊什比•埃拉就是利用这个内忧外患的机会要挟伊比辛,他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象拉格什,乌玛那样获得独立,而是想取代伊比辛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霸主,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没过多久,伊什比•埃拉就以伊新为根据地宣布独立,并对保皇派实施清剿,也由此,伊新开始使用自己的纪年,成为乌尔的大患。
    
  虽然已是四面楚歌,但伊比辛还是没那个觉悟,对最后的翻盘还是抱有最后一丝幻想。
    
  他在给一个总督的回函中这么说道:伊什比•埃拉是“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他不是苏美尔人的后代”,至于马尔图人和埃兰人,“众神会使他们两败俱伤...随着国家的中兴,帝国的力量将要震撼整个世界。”
    
  随后发生的事情跟伊比辛预料的完全相反,强盗集团和埃兰人继续着他们的进攻,十处打锣硬是九处都在的流氓团伙——古提人也按耐不住加入了混战。
    
  公元前2004年,埃兰军队包围并攻陷了乌尔城,伊比辛也别埃兰军队逮了回去,是蒸是煮就不知道了,反正最后是被蹂躏致死了,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不得不说埃兰军队的风格实在是剽悍,攻破乌尔城后,为了出自己胸中那口压抑了很久的恶气(被苏美尔人和阿卡得人轮番修理了好几百年,K又K不过,骂又不敢骂,那叫一个郁闷),进城后见人就杀,见建筑物就砸,以致后来的考古发掘显示当时的每座建筑都有遭到破坏的痕迹,乌尔城成了人间地狱。
    
  一首苏美尔诗更是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城市的主道和小街上,以及曾经挤满舞蹈者的地方都高高的堆满了死者的尸体,尸体“就像太阳底下的脂肪一样”慢慢分解。
    
  乌尔城毁了,毁的是那么的彻底,往日的荣耀已不复存在,至此,乌尔再也没有能成为政治中心。
    
  在此,我们谨以一首乌尔城被毁不久后发表的一首不同凡响的苏美尔挽歌(针对该城保护神,南纳的配偶宁格尔的部分内容)来纪念这座历史名城。
    
  “噢,正直的女人,你的城市已被毁,你将如何生存?你的城市已化为废墟,你不再是它的主人。你的人民被敌寇杀戮,你不再是他们的女王。你的眼泪已变的陌生,你的土地以不会流泪--就象一个被堵住嘴巴的人!你的城市已化为废墟,你将如何生存?你的家已被洗劫一空,不知你当时作何感想?乌尔圣地如今只有悲风回响!”
    
  帝国被灭,都城被毁,这下苏美尔人亏大发了,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历史被划上句号不说,随着巴比伦和亚述的崛起,苏美尔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苏美尔文明也渐渐被深深掩埋,直至最后被完全忘却。
    
  苏美尔文明虽然已退却,但它接受阿摩利人的洗礼后蜕变成了一种新的事物——伟大的巴比伦文明,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虽然你已被毁,你的名字依然是城市”。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又是一通混战,灭了乌尔的埃兰就像完成任务一般,在美索不达米亚留下了一支军队后就匆匆撤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29:43  回复  

  伊新—拉尔萨时期 
  
  伊什比•埃拉建立的伊新王朝(建于公元前2017年)逐渐强盛了起来,它控制了乌尔(已一定程度的重建),乌鲁克,尼普尔等地区,伊新一把手采用了乌尔国王的称号(袭用神的称号),号称“天下四方之王”,政府机构,王室礼仪和法典也模仿乌尔帝国。
    
  伊新王朝的一把手们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入了《苏美尔王表》,宣称伊新王朝符合天意,以显示伊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伊什比•埃拉在他统治后期,把驻守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兰军队赶回了老家,从而取得了通往南方的商路,虽然伊新地盘不小,实力不弱,但最终没有成为帝国,没有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因为这时的伊新王朝有好几个实力不错的对手。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强盗集团阿摩利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的第一个王国——拉尔萨王国,而这一美索不达米亚混乱时期又被成为“伊新—拉尔萨时期”。
    
  阿摩利人从他们的老家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大规模移民到美索不达米亚后,由于埃兰人的不占领政策,使他们乘机安定了下来。
    
  阿摩利人虽然也使用闪语,但他们跟阿卡德人并不同宗,他们是闪族的另一支,即西支迦南人的一支,好象还跟希伯来人有亲戚关系,他们最先说的是早期迦南语,不过当他们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时,语言已经转变为了古巴比伦语(阿卡语的巴比伦方言)。
    
  公元前2025年,纳普拉努姆(Naplannum)建立了第一个在巴比伦尼亚由阿摩利人统治的王国——拉尔萨。
    
  拉尔萨王国刚建立的时候实力不咋地,对手倒是不少,在北部有埃什努那(Eshnunna),马里和亚述,但最强的还是它的近邻伊新(拉尔萨和伊新都在南部),两者互掐了大概有两个世纪。
    
  刚开始是伊新占上风,到了伊新第五个一把手李必特•伊什塔(Lipit-Ishtar,公元前1934年~前1924年)统治末期,拉尔萨的第五个一把手衮古努姆(Gungu-num)带人把李必特•伊丝达给做了,并占领了乌尔。
    
  伊新倒下了(还没挂),马里又站起来了,混战还在继续。
    
  马里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卡布尔河交汇处,控制着两河流域与小亚的商路,经济相当繁荣,文化与巴比伦尼亚基本相近,拉尔萨要想吃掉这么一个要文化有文化,要经济有经济的国家还真得长上一副好牙。
    
  正当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国家谁都不服谁,掐得正欢的时候,一个新兴的王国正在悄悄崛起,而这个王国日后不但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而且还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叹,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国之一,它的辉煌将为世人所赞叹,它的名字也将被后世永远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38:47  回复  

  长河落日——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时代
    
  这个王国就是在公元前1894年,也就是拉尔萨王苏姆-埃尔统治的第一个年头,由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Sumu-abum,公元前1894年~前1881年在位)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又称巴比伦第一王朝。
    
  苏姆•阿布姆选择了位于基什以西几英里,幼法拉底河左岸一个都市做为都城,这个城市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巴比伦城。
    
  巴比伦的苏美尔语名字为KA•DINGIR•RA,阿卡德语的名字为Bel-ilim,两者的含义都是“神之门”,而现在的名称巴比伦(Babylon)则源于希腊人的称呼。
  
  图171: 国王浮雕
   伊新—拉尔萨/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
   巴比伦尼亚
   H. 12.10 cm; W.7.120 cm
   罗杰司基金, 1932 (32.39.2)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在大多数人一听到古巴比伦就会立马想到“空中花园”,其实这个概念有点偏差,就算“空中花园”是那个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二世(他的名字在巴比伦语的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所造,那么也该称之为“新巴比伦空中花园”。虽然拗口,但事实就是这样,那玩意根本不关古巴比伦啥事,一古一新都差了上千年呢。
    
  不光“空中花园”不能带“古”字,就是现在所发现的巴比伦城的遗址也不能带“古”字,古巴比伦城在公元前689年已经被恐怖分子亚述的头子辛那赫里布带人夷为了平地。还是那个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重建了巴比伦城,不过格局,建筑之类已经跟原版的大不一样了。要探寻古巴比伦城的历史原貌,只能从跟古巴比伦城同一时期的其他古城遗址,比如马里,尼普尔遗址推测一下了。
  
  图172: 男性雕像头
   伊新—拉尔萨/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
   美索不达米亚
   陶瓷
   H. 53.300 cm
   罗杰司基金, 1972 (1972.96)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巴比伦建国之初,还是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这是没办法的事,底子薄嘛,强盗刚转行成良民,一来缺少文化,二来还是外来人员,能在美索不达米亚建个国家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当时的外部条件对古巴比伦还是相当有利的,几个大国都忙着群欧,谁都没在意这个新崛起的小国,于是古巴比伦得到了平静发展的机会。
    
  古巴比伦前五个一把手大约花了60年左右的时间来发展自己,逐渐地控制了整个阿卡德地区,但此时的古巴比伦在美索不达米亚仍算不上是顶级。
    
  就在古巴比伦建立和埋头发展的时候,拉尔萨和伊新已经掐的昏天黑地了,拉尔萨先是控制了南部地区,把乌尔、埃利都、拉格什等城收入了囊中,两家又为圣城尼普尔K了三次,虽然伊新勉强从拉尔萨手中夺回了尼普尔,但它的衰败已无可避免。
    
  当古巴比伦把势力拓展到苏美尔地区的门户尼普尔的时候,遭到了强敌拉尔萨王国的一顿猛拍(拉尔萨曾控制尼普尔六年),巴比伦联盟(古巴比伦和伊新结盟)也被打残了,不过拉尔萨并没有把古巴比伦往死里逼,因为它的目标是伊新,对古巴比伦的攻击也只是防御性质。
    
  公元前1794年,拉尔萨里姆•辛(Rim-Sin)带人终于把给伊新做了,从而彻底结束了两国长达两个世纪的互掐,伊新第一王朝覆灭,拉尔萨统一了苏美尔地区。
  
  图173: 铭文小雕像和记录里姆•辛在乌尔修筑恩基神庙一事的石板。
   伊新—拉尔萨/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1822~前1763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九次发掘
   1930-31
   黄铜合金
   H. 32.500 cm; Weight. 4034 g (铜像)
   H. 13.300 cm; W. 7.900 cm(皂石)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1-17-8 (U.15065), 31-17-7 (U.1506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11-08-08 01:42:27  回复  

  汉穆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
    
  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伦第六个一把手汉穆拉比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局势开始变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汉穆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从他老爸辛•穆巴里特(Sin-muballit)手中接过的只是大约80英里长、20英里宽的小国,周围又有几个惹不起的大佬,所以汉穆拉比最先考虑的还是巩固内部和发展经济。
  
  图174: 汉穆拉比头像
   公元前2千纪早期
   苏撒(伊朗)
   闪长岩
   L. 9.700 cm; H. 15.200 cm; De. 11.000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Sb 95


这一时期的汉穆拉比象他的5个前辈那样,大多数时间都在自立更生,把精力都放在了修神庙,筑防御,挖水渠上了,根本没一点要跟大佬们动粗的意思,所以大佬们也没有把古巴比伦当回事,一个小国能起什么大浪?认为它是无害的,放任其发展,不过事实真是那样吗?古巴比伦有害无害马上就见分晓了。
  
  埋头苦干了三十年,古巴比伦终于上来了,意气风发的汉穆拉比在美索不达米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浪。
    
  实力暴涨的汉穆拉比并没有盲目的发动的进攻,30年的蛰伏让他深刻的认清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形势,以一敌N,虽然壮烈但没任何意义,汉穆拉比要的是结果,过程精彩?那只是失败者安慰自己的借口,没有结果再精彩的过程的也是白搭,所以汉穆拉比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汉穆拉比先承认了苏巴尔图(Subartu)的统治,该做孙子还是得做。接着又与马里(已臣服于亚述)和拉尔萨了结盟。
    
  马里是古巴比伦的老盟友了,两国一把手汉穆拉比和济姆里利姆(Zimri-Lim)是多年的朋友,两人时常通信交换一下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彼此关系是非常铁地。
  
  图175: 济姆里利姆王宫壁画
   公元前2千纪早期
   马里(叙利亚)
   闪长岩
   L. 175.000 cm; W. 250.000 cm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古代东方部
  藏品号: AO 1982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9 17:43 , Processed in 0.0910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