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横琴望北

《戏说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20: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大禹的开明及擅于纳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因此当上了帝王,定都在安邑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夏朝从夏禹到桀,一共经历了十四世,共有十七个王,夏朝存在了将近五百年的时间。

大禹还组建了军队,征讨过三苗地区,并且修建了城池,让自己生活的更安全。大禹制定了刑法,规定了基本的行为准则,为夏政权的巩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禹老了以后,感觉当帝王是件很舒服的事儿,于是就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就被世袭制所取代了,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应该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人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请各部落的首领吃饭,希望他们能支持自己当王。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意,没有参加这次聚会。夏启感觉自己很没面子,于是调动了军队对有扈氏进行讨伐,双方决战在甘这个地方,结果是有扈氏战败,全族被灭。经过这次战争,启稳住了自己的政权,其他的贵族也不敢叫板了,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了。

  大凡新制度的建立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都会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那篇《竞选州长》的文章所描述的一样。因此,夏启死了以后,出现了五个儿子争权的斗争。最后虽然太康即位了,但执政不利,每天喝吃喝玩乐,有穷氏的首领羿乘这个机会夺取了政权。最后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干掉,相的儿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并得到有虞氏的帮助,重新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的时候,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朝末年,王室已经非常腐败了,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也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宫殿、装修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美女饮酒作乐,搞的老百姓生活很艰难,以至于百姓们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谁提醒他注意点影响,他就杀谁。后来四方诸侯也纷纷的背叛,夏桀的统治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当时很弱小的商汤看到攻打桀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假借“天命|”为号召,说“夏朝罪大恶极,要奉天命灭了它”,于是就大举进攻。决战发生在鸣条这个地方,最后商汤的军队战胜了夏桀的军队,桀逃出来以后死在南巢这个地方,夏王朝从此灭亡。

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悠久历史,最后却被一个小国灭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就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警世之言。

   夏灭亡之后,残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迁移。桀带着不少随从人员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分支。北分支进入今蒙古平原,与当地土著进行了融合,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匈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说史记??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一个故事很多的朝代。商朝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拢共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叫“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叫“晚商”。商朝经历了17世,共有31个王,存活了600年,是个很长寿的朝代。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世代居住在黄河下游,日子过的挺舒服,传承着悠久的历史。舜帝的时候,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会打仗的首领叫契。后来商人尊称他为“玄王”,奉为始祖。后来又出现一位能人叫商汤。商汤就是天乙,姓氏为“子”,根据甲骨文的记载,称他为大乙,后世习惯上叫他为成汤,也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相传他也挺命苦,曾被囚于水牢。当上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打算拿下夏朝。他首先树立威信,训练军队,临近的部落看到商族的士气高涨,都来投靠。其次,成汤带领部队与夏的附属国进行战斗,“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打了十一仗,完胜。最后,向夏王朝首都发起了总攻。双方决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

商在灭夏之前只是个弱小的畜牧部落,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商朝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建都在亳(安徽亳州,古谯郡);后来又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也叫作殷商。商朝所管辖的区域也大大的超过了夏朝。商朝人民开始大量的使用甲骨文;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也更为详细可靠。商朝的农业、畜牧以及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商朝的时候阶级矛盾很激化,奴隶主阶级比较变态,劳苦大众处在了社会的最底层。 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建立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那个时候,奴隶主阶级可以随意处置奴隶,就是杀了也不犯法;更过分的是,奴隶主阶级为了让自己到那边也能享福,还制定了殉葬这个制度,从出土的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武王伐纣”的故事记载了商朝灭亡的整个过程。渭河流域周部落的首领武王姬发,联合各部落讨伐殷商,《封神榜》里记载的那些能上天,能入地的非人类战争,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而当时统治殷商的商纣王也是一个类似夏桀一样的暴君,早已引起人们的忌恨。为了抗击武王,纣王将大批奴隶武装起来,而这些奴隶却在前线倒戈,实际上是一次奴隶武装起义,纣王在惊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灭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朝的科学技术已经比较发达,对天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数学方面,商朝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研究。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老祖宗真够聪明的。光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应用,殷墟出土了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武庚,是纣王的儿子,打小就聪明好学。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2月底的时候,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在武庚的开明管理下,商朝的余部生活的也很快乐,气氛十分祥和。

  武王拿下天下之后,为了防武庚带领队伍搞暴乱,又在朝歌周围重病防范他。朝歌的东面设卫国,朝歌西面与南为,朝歌北面设置了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继续延续着殷朝的血脉。

  殷亡第二年,(公元前1065年)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替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四处散布周公想篡位的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造反。象后世所有帝王权利交接一样,由于新旧势力的利益不平衡,必然导致国家的动荡,周朝建立后第三年,国家就出现了这样的变动。

  周公和召公为了保住周朝的江山,对内说服兄弟姐妹,对外安抚情绪骚动的诸侯,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讨伐叛军,武庚兵败被杀。周公又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罢免了霍叔,将朝歌附近的“殷朝余部”弄到洛阳严加看管。

  武庚之乱后,使周初统治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还是亲戚比较可靠。因此武王在分封的基础上,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七十一国,其中有五十三人是自家亲戚,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等。、此外,还有一些异姓贵族为周公、成王所封。经过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

   商殷时期,每个公社社民都有自己的土地,但这些土地的老板是帝王,因此社民们的剩余劳动自然就归了帝王所有。由于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两种,所以在这种公社中,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是以耕种“公田”的形式而出现的。  

商朝在夏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又为老百姓制定了很多律条。为了巩固统治,他们也象夏朝一样,惩罚老百姓的时候,假传“天”的旨意,更过分的是,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指导作用。

  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朝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因此,搞占卜的神父??巫,史等,在商朝的地位也很高,因为他们能帮助统治阶级忽悠老百姓。

  在王权神授的观念引导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假托“天”与“神”的名义制定的。比如讨伐夏朝的时候就说是天让他们这么干的,既然天意如此,那就起义吧,因此果断的灭掉了夏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妲己》

妲己,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后人称她为:一代妖姬。传说她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讨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妲己真像《封神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么?是个狐狸精,迷惑了纣王,导致国家的灭亡。其实自从男人当家作主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就逐渐的降低,除了那个母系氏族公社年代传说中的女娲以外,大多数杰出的女性,都被打上了歧视的烙印。

国外的上帝把偷吃禁果的罪加到了夏娃的身上,其实她老公亚当更馋,就是因为性别的关系,这种听信了蛇的谣言,偷吃禁果的罪名只能加给夏娃。还有个原因:夏娃会生孩子,这是个很痛苦的活儿,而且每月都要流点血,圣经里说这是对夏娃的惩罚。换个角度来分析:若当年的禁果是亚当先吃的,那么流血、生孩子的任务就要落到男人的身上了,因此,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夏娃们,是他们使亚当的痛苦减轻了很多。

古代还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后来的人评说的时候,一样是把罪名加给了陈圆圆。其实根据吴三桂的经历与能力来分析,这小子的心眼很多,绝对不会因为一个歌妓去发动战争。即使是因为陈圆圆发动战争,也是假借红颜之名,捞点纯洁少男的好声誉罢了。

话题回到商纣王,其实纣王的时代,就是没有妲己,他也不好混了。首先是国家的政治已经败落,加上他本人不争气,日日笙歌,夜夜淫逸,周边的诸侯国早就对他不满了。《史记》里说纣王为妲己创造了炮烙之刑,还说妲己看到妇女怀孕感觉很好奇,当场解剖了那个妇女,导致那个妇女惨死。还有更夸张的故事说:妲己看到有人光脚在冰上走,以为那人不怕冷,令人剁下那人的脚,拿回去研究构造。

我们假设这些故事都是真的,那么她怎么有胆量这么干呢,她本身就变态,就是个狐狸精托生的?这个观点显然是有漏洞的,笔者分析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妲己年幼无知,纣王暴虐成性,妲己分不清楚好坏,以为自己的夫君是帝王,做的事一定是对的,因此在纣王的残暴统治下,做了纣王的同谋而已。而且这个同谋也不是她主观意识能决定的,毕竟她老公喜欢杀人玩儿,投其所好才能受宠。

那么,后人为什么把妲己描述的如此残忍呢?因为在男人当家作主的年代,发生亡国的事儿,必然要找个弱势群体来嫁祸一下,而他身边的女人正好是背黑锅的最佳对象,因此就把妲己越描越黑,后来竟然把她描述成非人类??一条祸国殃民的狐狸。

如今男女平等了,我们把几千年的历史冤案再翻翻,都是血泪史。野史往往更有政治倾向,把几千年千的一个可怜的女人,永远打入了耻辱的无间道,做为老爷们儿,实在是不应该这么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看商纣王》


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名字叫辛,他有一项很特别的发明??筷子。纣王也是个比较有抱负的青年,平定过东夷,使古代文明得以传播。只是这个人脾气不好,喜欢折磨人,听不进人话,又喜欢酒色,因此导致民怨四起。

商朝虽然经历了17世,共有31个王,但名气最大的还是纣王。他是以恶名传世的,几乎就是魔鬼的代言人。他手下有个忠臣叫比干,经常爱说些纣王不喜欢听的话,惹怒了纣王,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们来证明一下吧”。就这样,可怜的比干心就被挖了出来,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并没有七窍,因此得出个结论:比干非圣人。不是圣人,也就没资格去指点帝王的行为。如此执政,谁还敢忠言直谏呢?

其实纣王执政之初还是挺象人样的,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战功。有民谣说:“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可见当时的统治还是很稳固的。打了几个胜仗,疆土更大了以后,他的本性就暴露了。班师回朝后没事可干,就发明了许多折磨百姓的方法,开始享受杀人的乐趣。而3000多年前因为直谏而丧命的比干,也为后代的忠臣制定了一个死亡的样板。

其实“纣王”这个称呼并不是他的帝号,这是后人强行命名的,意思是“残暴没人性”。他确切的称呼应该是帝王子辛,也叫“帝辛”。是个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思维敏捷,还挺有文化内涵的人,搁到现在,也是标准的帅哥形象,绝对有安全感。

就是因为他的残暴统治,给了周朝机会,周武王日思夜想后,找到了纣王的六大罪状,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意思是喜新厌旧,三是重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假借天意,六是疏忽了祭祀工作。其实这六条罪名都不够致命,远古的群众比较容易忽悠,觉得六条罪名已经很多了,因此都支持周武王拿下纣王。

就这样,双方在牧野这个地方打了一仗,因为纣王失去了民心,虽然武器精良,但就象共军收拾国军一样的被周朝队部打败了。由于纣王的体格比较好,拼命的逃了出来,回到自己的朝歌,在鹿台拢了把火,把自己火化了。历史都在重复着,3000多年后,在天安门广场上又发生了自焚事件,这次事件是精神领域的矛盾,着实该死。

商纣王的经历告诉我们:庙堂之上得民心者得天下,庙堂之下,仁者方能无忧,悠悠过往,一段人事,些许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谋略鼻祖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姜子牙的祖上也是富裕人家,在舜帝朝的时候就做过官,而且能力还挺大,立过不少战功,后来被被封到吕地(今天的河南南阳),所以姜子牙又叫吕尚。

家族事业到了子牙这一辈儿已经败落了,他也沦落为平民。为了生活,子牙开过酒店,当过屠夫,但都不太顺利,可能他压根就不是做生意的料。虽然日子过的挺困难,但子牙志向还是很远大的,喜欢研究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关乎国家大方向的东西,在当时看来,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

子牙成名后有人说他的师傅是元始天尊,是个非人类的神仙。其实,好多东西都是他一个人关上门研究出来的,只是被神话了而已。子牙年轻的时候伺候过纣王,当过小官,后来受不了纣王的残暴统治,就辞职回家了。回家没事干,做买卖又不成功,老婆马氏看到这种情况,感觉生活没什么希望了,就跟子牙打了一架,然后离家出走了。后来子牙成名,老婆找了回来,子牙泼了壶水,然后让老婆吧泼出去的水再收回来,因此就有了“覆水难收”这个典故。水肯定是收不回来的,夫妻关系呢,自然还是劳燕再次分飞。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从这个典故来看,子牙好像很被动,是周文王死皮赖脸的找到他,非要请他来治国安邦的。其实啊,姜子牙钓鱼选的地方就很有意思,他特意跋山涉水的来到周的管辖区域??渭水之滨来钓鱼。他钓的哪里是鱼呢,根本就是钓文王来了。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话说子牙在辽宁隐居了40年,出来钓鱼的时候已经80岁了。恰巧周文王晚上做了个梦,梦到飞熊,醒来算了一卦,知道大星降临了。后来一打听,说是一个老头在河边直钩钓鱼,感觉很奇怪,正好没事,就坐上车去找这个老头聊天。俩人一见如故,文王要把老爷子请回去,并且为了表示自己尊重人才,亲自驾车。话说这马车走了808步后,拉车的绳子就断了,子牙叹气说:“这是天意啊,你拉我808步,我就保你808年的江山吧。”果然,周朝正好存活了808年,可见子牙这嘴是开过光的,说啥都准。

子牙带兵讲究奖惩分明,治军很严格,在那个年代,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作为。后来子牙被尊为中国谋略家的鼻祖。由于子牙在兴周亡商的战斗中功绩卓著,拿下商朝后,子牙被封到了齐地,成为了齐国的鼻祖。在姜子牙的英明领导下,齐国后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子牙是个能人,机会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心怀大志向,80岁功成名就也不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阁下字迹工整,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无孔不入,  千篇一律,  口诛笔伐,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  在下对你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长江之水,  连绵不绝  ……  又如黄河泛滥,  一发不可收拾  ……  嘿嘿~~~~  惊天地!  泣鬼神!  感人肺腑!  感人落泪!  i 服了 u!  长江后浪退前浪,  灌水英雄代代出  ……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侬!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社区失望了,觉得这个社区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对社区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 楼主,你要继续努力啊!你是中国的希望啊! ------------------------------ (偷来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8: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23: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第一相??伊》
    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古代的丞相分左右,尹是右相的意思。相传他生于伊水这个地方,因此得名伊尹,甲骨文上单称他为“伊”。他本来是个陪嫁的奴隶,有次他趁商汤进食的时机,帮他分析一下天下大势。商汤非常欣赏他,还取消了他的奴隶资格,破格提拔为宰相。

伊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宰相,还发明了用陶器煎服中草药,以增其功效,被称为中草药煎服第一人。除此之外,伊尹还很擅长吃,因其在烹饪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人尊为“烹饪鼻祖”,中国餐饮业最权威的奖项“中华烹饪技术创新大赛”,即取名叫“伊尹奖”。

《文武全能奇女子??妇好》

妇好在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排名第一位,正宗的帝王大老婆。名字叫好,“妇”是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上称她为“妇好”、“后妇好”,“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叫辛。商王朝的后人们还尊称她“母辛”、“妣辛”。甲骨文中有200多条卜辞都与妇好有关,内容涉及到祭祀、征战等方面。有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就两件大事,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战争。” 这两这两件事都被妇好一个人干了。   

商朝祭祀活动通常由地位较高的奴隶主来主持。妇好则因为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品德而经常主持各种非常重要的祭典活动,诵读祭文。她用自己的虔诚感化了许多王公贵族,博得了他们的信赖。她被商王任命为卜官,刻写卜辞,并参与朝政决策,利用神权为商王朝服务,从而成为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妇好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和巴方等国以开辟商王朝疆土,是武丁时期一次性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不少男性将军都听从她领导。卜辞有“登妇好三千,等旅万乎伐羌”的记载,则是对妇好作为杰出女军事家的真实写照。妇好具有文治武功的才能,这段卜辞记载了她带领所属三千军队和其他部落的士兵一万人征讨羌国,俘获大批羌人。在对巴方作战中,她布阵设伏,截断巴军退路,武丁自东面击溃巴军并将其引入包围圈,轻松拿下,成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妇好因军旅之劳而英年早逝,死的时候仅仅33岁。史书记载为“积劳成疾”,生卒年代和死因都不祥。有资料说妇好死于公元前1200年。那时作战就是大规模的械斗,妇好虽为将领但也要身先士卒,阵亡或死于暗伤复发都有可能。从翻译的甲骨文还看到:妇好也可能是因为难产而去世。

    妇好所处年代太过久远,那时尚未发明纸张和印刷术,寥寥甲骨文的记载实在太过简约。可以想象,如果以后世的文明程度记载妇好的丰功伟业,妇好必然会像后来的花木兰、穆桂英等巾帼英雄那样,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4: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继续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8 20:46 , Processed in 0.1233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