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西岭落梅

[讨论] 分咏漫天雪之评联专贴,欢迎加入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咏:石头/月亮-----明秀

情缘到此三生定
游子为其百转愁

‘三生石’、‘百转愁肠’,以情为线,前后贯通。前句用典,后句隐喻,皆可。‘游子’略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4: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8楼西岭落梅于2012-03-17 00:28发表的  :
小龙女/奥巴马----若即若离

断肠崖底千回念
众议院中头号黑

.......

谢谢落梅先生指点和鼓励!!辛苦。。。

这个是为对而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4: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9楼西岭落梅于2012-03-17 00:42发表的  :
分咏:石头/月亮 ----若即若离

补天精魄红尘坠
织梦光华碧水浮

.......

落梅先生点评有理!!!

碧水是为了红尘而落。。。

改为逝水是不是更好呢~~~

补天精魄红尘坠
织梦光华逝水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42楼(若即若离) 的帖子

改为‘逝水’合理,逝水原指水流一去不返,借指光阴。但与‘浮’不搭配,既去怎还浮呢?个人认为把‘浮’改为‘流’或‘留’好些。月也常被用来代指光阴,‘逝水流’较统一;‘逝水留’则有挽留的意思,表达一种愿望,但句子结构会有些不整齐。
我的自对中用到‘靖宇’,感觉这个也可以尝试对成“织梦光华靖宇寒”,取广寒之意。
欢迎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43楼(西岭落梅) 的帖子

靖宇。。。落梅先生好思~~~
靖可表安宁平静,切合句意~~~

寒也可动词,且广寒之意又与月连。。。谢落梅先生指点!!又学习了!请茶!!

补天精魄红尘坠
织梦光华靖宇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05: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咏活动持续了一个月。。今天正式落幕。。。。谢谢落梅老师的精彩点评。。。也谢谢所有参与活动及讨论的朋友。。。你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幕后:
按照历代文人的研究和定义,分咏基本被概括为“以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为题,上下句以七言律句各咏一物,咏句不犯题字。妙在分咏之句单开看各扣合一物,连起来有其内在联系。”分咏在古代较现代盛行,并常有专门的诗钟盛会,但流传的佳作寥寥,一是因记录较少,二是文人相轻的毛病,致使不是极佳的咏句难以传世。
分咏诗钟讲究颇多,其律句、对仗的要求为基本要求,内在联意才是最难达到的。古人擅长引典,这是我们难以比拟的,因为现代教育的多样性,我们在典籍方面的学习和掌握远不如古人,即便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因为古人毕生学习的都是那些书籍,而且所有人学的也都是同样书籍,在引典方面容易形成共识,易于被其他人理解。
用典的最高境界,是典中套典,深藏不露,细品则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更为难能可贵者,是上下句明明在各说各话,但通过典故,却勾出两句中隐藏的内在相通之处,可能是人物的遭遇,可能是事物的性质,也可能是一种思想。此种境界莫说我们做不来,即便有人写出来,恐怕也难找到知音。这也是此种文学形式难以再普及的原因。
现在我们再做这个游戏,先不要去强求最好,由易而难、由简而繁,才是我们学习的正确途径。多读书、读好书,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愿与诸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1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梅兄辛苦了,谢谢您的精彩点评,上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0 1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6楼西岭落梅于2012-03-18 11:19发表的  :
写在幕后:
按照历代文人的研究和定义,分咏基本被概括为“以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为题,上下句以七言律句各咏一物,咏句不犯题字。妙在分咏之句单开看各扣合一物,连起来有其内在联系。”分咏在古代较现代盛行,并常有专门的诗钟盛会,但流传的佳作寥寥,一是因记录较少,二是文人相轻的毛病,致使不是极佳的咏句难以传世。
分咏诗钟讲究颇多,其律句、对仗的要求为基本要求,内在联意才是最难达到的。古人擅长引典,这是我们难以比拟的,因为现代教育的多样性,我们在典籍方面的学习和掌握远不如古人,即便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因为古人毕生学习的都是那些书籍,而且所有人学的也都是同样书籍,在引典方面容易形成共识,易于被其他人理解。
用典的最高境界,是典中套典,深藏不露,细品则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更为难能可贵者,是上下句明明在各说各话,但通过典故,却勾出两句中隐藏的内在相通之处,可能是人物的遭遇,可能是事物的性质,也可能是一种思想。此种境界莫说我们做不来,即便有人写出来,恐怕也难找到知音。这也是此种文学形式难以再普及的原因。
现在我们再做这个游戏,先不要去强求最好,由易而难、由简而繁,才是我们学习的正确途径。多读书、读好书,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
好一个才子····呵呵,强烈支持··········祝圆满结束,落梅辛苦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5 1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8 18:02 , Processed in 0.1130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