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倚槐卧雪

散文05年贴存放处(暂时过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雨儿果然认真,相信以后的岁月中我们会更多更好的交流
谢谢你的对联,我改一字:)
金风有趣春拂面
细雨无言花沁香 这样按照今音就合律了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飞舟:
“那灯,那灯是亮着的!我兴奋地奔过去,兴奋的打开房门,兴奋地呼唤老公的名字??却,毫无声迹。立刻,一份难言的沮丧牢牢地、紧紧地锁住了我,我颓然坐下来??早晨上班时,我忘记了关灯……”。突然的结尾,给人一个揪心的思念,那情那景一下字尽在这几句话哂纳感显现出来。高明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粉色阳光(作者:蓝冰雪儿)
     那是一件粉红色上衣,装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轻柔,纯洁,鲜嫩,让人不敢去摸。
    老公说,那是买给我的,我惊喜之余,感到一种遥远,这会是我的吗?我穿上这样的衣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一向喜欢黑色、灰色、咖啡色衣服,庄重而深远。走在深秋的秋叶上,成熟而沉稳,悲壮而美丽。
    那却是一种粉红色,我欣赏它,而且保护它,很认真的收藏它,它象一个梦......老公一直在说,“哪天穿上它,我看看”。我昨天应了,今天也应了,可是,天阴的那么沉,连着好多日子,雨,雪,雾,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压迫着。
    那天,清晨醒来,其实已不是清晨,上午十点多了,太阳隔着窗帘照进屋,显出一种柔弱的暖意。今天天晴了,阴了近一个月的天终于晴了。我爬起来,拉开窗,真的是阳光明媚,外面,一定是风光旖旎。我的心一下子活跃起来。我坐在妆前,看着镜子里的我,脸色苍白,头发凌乱,我自我解嘲地一笑,马上收拾起来。我想,去野外,还有,那粉红色。

    那青青的麦苗,那欲松动了的土地,那融化了的雪湿了一片片,那看上去干枯了的火炬树就要长出嫩芽芽,那风儿清清凉凉沁人心脾,还有那跳跃起来的粉红色......是春天来了,春的气息已盈满各个角落。
    我接通了电话,“老公,你今天早点回来看我”。
    粉色的,阳光里,蝶儿飞飞。
2005-2-20 16:1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雪儿的思路和创意一直是我欣赏的,尤其是在酝酿题目时常蕴匠心。想来雪儿可能和我有个相同的习惯????就是一篇文字想不好自己满意的题目,甚至无法下笔,不知道是也不是:)
依然是呼唤和迎接春天,这篇文字选取了一个很有趣的角度。粉红色,粉红色的衣服,粉红色的心情,以至于可以感受到粉红的阳光。都是一种在生活中偶得的,带有些幻想色彩般的愉悦,粉红色的背后,应是充满温暖与柔情。
给雪儿提些建议:粉红阳光这个题目还是缺少些解题部分,就是阳光为什么可以成为粉红色,解释一两句可能更好。结尾一句“蝶儿飞飞”显示了心情的“心儿飞飞”,可与前面的实景描写在一起,略显突兀,此蝶为真为幻一时难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飞舟:
[pre]文章的构思很巧妙,有些地方交代略显不足,“老公说,那是买给我的,我惊喜之余,感到一种遥远,这会是我的吗?这种心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一向喜欢黑色、灰色、咖啡色衣服,庄重而深远。”吗?好象没有把“遥远”说明白,读起来可能产生歧义。“还有那跳跃起来的粉红色......”粉红色只是指的阳光和衣服还是心情?细写一番能否更好啊。交流学习,不当请指正。[/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4: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回乡小札 (作者:海风吹)
      (一)归途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家乡父母双亲盼孩儿回家过年已是望眼欲穿了。安置好单位和小家的一切,我们一家三口,带上为家乡亲友们准备的大包小包吃的穿的戴的用的,充满喜悦地开着汽车,兴冲冲上地驶上了通往家乡的高速公路。 上午九点钟,阳光正好、云白天蓝。虽然寒风凛冽,车内空调暖风习习,全家聚在车里,被回家的喜悦笼罩着,欢声笑语,丝毫感觉不到冬的寒意。虽然阳光灿烂,每当风吹过一朵云彩,天空中就会飘下朵朵晶莹剔透的雪花,在天空中漫舞折射着阳光的色彩,散发着祥和宁静的韵味。极目四野,前几日下的一场雪还没有消溶,河流湖泊田园树木似乎被寒冬凝固了,陷入了不动声色的沉静。只有几乎每棵树上都架着的鸟巢和在鸟巢附近飞来掠去的鸟儿,给这寒冷的冰雪世界带来些许生命的活力和一抹暖意。 忽然女儿指着车窗外惊喜的说:“妈妈快看,这棵大树上有好多的鸟窝和喜雀。”我向车窗外望去,一棵高大杨树的光净树枝间,垒叠着好几个鸟巢,数只花喜雀在窝里窝外“吱吱喳喳”呜唱嘣跳。我玩笑地说:“那一定是鸟儿的父母和她们的儿女,才会这么亲密的住在一起。”女儿随口说:“那爸爸妈妈怎么不和你们的父母住在一起?”我听了心里一疼,和先生对视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女儿。是啊,做儿女的何尝不想与父母日日团聚,可是父母养育大了我们,我们就不再属于父母自己了,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忙里偷闲回到家乡与父母做短暂团聚。而身边的女儿,也会像树上的鸟儿一样,早晚总要离开我们飞向属于她的世界,这也不是我们当父母的所能左右的。 车内的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先生开着车子,眼睛紧盯着路的前方,嘴中吹起了一首曲子,我随着轻声唱了起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女儿稚嫩的嗓音也加入了合唱,歌声随着汽车的飞驰撤落一路,音符在弥漫着新年气息的冰封的田野上碰撞着……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在歌声中,离家越来越近了。
      (二)除夕 婆婆家住在小城的干休所。一回到家中,就被浓浓的亲情包裹住了。早晨起床后,拉开窗帘,看到窗外是一片银装素裹的雪世界,一场大雪在人们恬静的睡眠中又一次降临了。除夕之时,天公为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似乎在预示着“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又创造了一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迹。白雪衬托下的红对联、倒贴的大红“福”字、火红的灯笼……无一不透着节日的喜气,而那仍然在空中飘舞的雪花,更是将春节的气氛喧染到了极致。 公爹退休后,爱上了养花种草,家中阳台上的各色花儿,一经他的手就生长的格外茂盛。窗外大雪纷飞,窗内的阳台上却是春意盎然,各色杜鹃花在竟相开放着:红的如火、粉色如霞、白色的如雪……一棵腕口粗的腊梅正散发着清幽香气。造形别致的梅树,正盛开着一树的金黄,一小朵一小朵薄如蝉翼,玲珑剔透的花朵,惹人怜爱的开放着,散发着特有的馨香……而能够让公爹在春节露一手的却是他龙飞凤舞的毛笔书法。干休所院内家家户户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和“福”字,大都出自他的手笔。除夕了,公爹仍然在忙着写对联,女儿在一旁跟着调墨递纸,婆婆在厨房里忙进忙出…… 我与先生却在风雪中驾着车,到离市区30公里的乡下,看望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单位职工父母。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到了乡下。踩着“吱吱”的积雪进了一户普通的农家,我见到了逝者的父母亲。 两位老人家都80多岁的了,卧病在床。因为他们的身体状态极差,唯一的儿子离世近一年了,也没敢告诉老人。除夕了,家里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见到儿子单位的领导来了,老人急切地问起儿子的情况。因为大家一直骗老人说他们的儿子因公出国了,我们也只好告诉老人,他们的儿子在国外很好,老人却说:“再忙过年也应该回家啊。”。不善言辞的先生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我,我只好解释说:“国外不兴过春节的。”说着这些话,看到老人想儿子盼儿子的迫切心情,心里真不是滋味,眼泪在眼框里打转,又怕让老人看到,只好装着看墙壁上的全家照片,转过头去擦去了泪水。老太太看我看照片,赶紧介绍说,这是去年春节的合影,这是他儿子、这个是儿媳妇、这个是孙女……。看到照片上幸福的一家人,我的心里更加难过:去年春节,还是快乐幸福的一家人,而如今,他们却永远的失去了儿子。儿媳妇怕回来更伤感,也没回家过节,今年的春节,对两位老人而言,是一个多么冷清的节日啊。 告别老人出门,天已经是黄昏。站在老人的家门口看去,村中的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鲜红的对联和福字,门楼两边挂着的红灯笼已经点燃,窗玻璃上贴着精美的红窗花,按习俗开始燃放迎接祖先回家过年的鞭炮。回头望着老人的大门上去年春节贴的,被一年风霜雨雪浸袭的退去颜色,又让风撕裂的对联在寒风中瑟瑟颤抖着,我的心似乎也被寒风浸透了…… 我和先生在天空的火树银花陪伴下,听着喜庆的爆竹声声,却抹不去脑海里两位老人孤寂的身影渴望的眼神。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三)团年 24点整,悠扬的钟声穿透了除夕的夜色,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把我们带进了2004年春节。盼望合家团聚的父母急着穿新衣的孩子随着电视机里主持人的一声祝福:春节好!在这一刻喜笑颜开:过年喽,过年喽!把节日的气氛推到了极致。 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大圆桌,全家围桌团团而坐。婆婆慈爱的目光抚摸过眼前的子孙儿媳,满足的叹道:“真希望所有的日子都是这个样子。”我听了心中酸酸的。平日里,我们离家在外工作生活,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回家团聚。家??这个温暖的巢里,只有婆婆公公在孤单寂寞的守着,期待着节日,期待着儿女回家的日子。公公接口说:“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没时间回家我们也很知足。工作要紧,不用多惦记我们。”电视中在播天气预报,婆婆连忙调大了音响,“看看烟台的天气怎么样。”我知道,虽然我们现在回到了婆婆的身边,关注我们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成了她老人家的习惯了。我也知道,我们就是走的再远离家再久,也走不出老人家的目光离不开她老人家的牵挂。 拜年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公公却不停的看着表,等待着一个约定俗成的拜年电话。 公公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父母去世早,长兄为父,公公爹在他那一家子中一直承担着父亲的角色。二个兄弟一个妹子生活在老家农村,公公只是常常过问一下他们的衣食冷暖,给予他们一些生活上的资助,没有太多的牵挂,让他牵心挂肚的是远在台湾的大弟弟。这个兄弟在全国解放前昔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后来传说他去了台湾。在讲究政治清白的年代,这个传说几乎影响了公公的一生前途,入党提干都历经了百般考验,认真努力的奋斗了一辈子,到离休也只是个正科级干部。可是公公对这个兄弟却没有怨言,一直念念不忘。五年前,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生活在台湾已经成家生子的兄弟终于回来探亲了。找到了弟弟,可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公公的心安了,可是从此,公公牵情的目光又延伸到了生活在祖国另一块土地上的亲兄弟。时时关注着,海外游子能够真正地回归母亲的怀抱;年年盼望,兄弟能够回家过年团聚。 台湾叔公不能回家过年的日子,等他的拜年电话成了公公唯一的期待,只有接了这个电话,公公才能安心地做别的事。 电话铃声又一次响了起来,公公急切的抓起电话,从他激动的有些颤抖的声音、慢慢溢出眼框的泪水中,我知道,这一定是台湾叔公的电话。 公公等候的太久了,他内心的思念和牵挂,他沉甸甸的心事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了结……   
      (四)踏雪 老天爷似乎想为春节增添一些祥和气氛,让纷纷扬扬的雪下了一天后,在晚餐后停了,我踏着洁白松软的积雪去散步。 穿戴着暖和的衣服鞋帽,一步步地随意前行,鞋子与雪亲密的挤压着,发出了甜蜜舒畅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听上去悦耳动人。被雪过滤后的空气,清爽湿润,沁人肺腑;抬头望去,深邃莫测藏蓝色的天空丝绒一般美丽,飘逸着几缕白云,一弯新月如天空忍俊不禁的笑唇,在天幕上闪闪烁烁地缀着的几颗冷星衬托下,调皮的躲躲闪闪。大地上的一切都披上了厚厚的雪衣,痈肿而可爱。忽然想起小时候唱过的儿歌:“黑狗白了,白狗肿了……”不禁哑然失笑,真的很形象啊。马路上小心翼翼行驶的汽车像披了一床厚被子全部变成了一种颜色,树木的枝枝杈杈挂满了积雪,冬青雪松如同戴上了厚厚的白帽子。而家家户户门前喧染节日气氛的大红灯笼,罩上了一层积雪,灯光透过红灯罩洁白的雪在夜色中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彩,让这个雪夜如童话仙界般的迷人。 有多久没有在这样恬静宜人的夜色中散步了?心灵有多久没有这样闲适安宁?人到中年,为工作为生活为家庭奔波忙碌,背负着责任道义,心被尘世俗务挤压的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隙,疲惫劳累疾病让自己时时感叹活着的不易,一直渴望什么时候能够让自己的心灵有机会小栖。没想到其实放松心灵是这样的容易,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放下自己的背负,善于寻找属于自己心灵的一方天地,给自己一个歇息的机会。 假期真好!这个春节让我们在一年的忙碌奔波后,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的缓冲,与亲朋好友联络情感感受亲情友情的温馨。对于我来说,这个节日的雪夜更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洁白的雪花清新的空气清洗了我被琐碎俗务蒙尘的心,感受到享受到生活着的美好和美丽。
      (五)走亲戚 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我和先生陪父母到他们出生的地方串亲戚,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乡村。父亲13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军走遍了大江南北。爷爷奶奶过早的离世,家乡对于76岁的父亲而言只是乡而不是家,是父亲的一个童年乡梦,更是父亲心灵“根”之所在。所以只要我有时间回家,就会陪父母回乡看看,以解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汽车在路上飞驰,父母盯着车窗外家乡的山山水水,眼睛闪烁着温情的光辉。俗语说:三九、四九,冻破碓臼。正是四九天最冷的季节,通往家乡的路两旁山坡上的树木都抻展着光秃秃枝丫;沟沟坎坎铺满了积雪;小河结了冰又蒙上了雪,让人分辩不出哪儿是河哪儿是路。只有那些树木枝间裸露着的一个个鸟巢以及在鸟巢间跳跃鸣唱的鸟儿,让这个冰雪世界有了些许暖意。也许是受到汽车呜笛的惊动,一只漂亮的野山鸡从路边一棵松树上“扑啦啦……”地掠起,消失在树林深处,在阳光映照下闪耀着五彩光芒的美丽羽毛,却一直在我的眼前闪动。 那条在林中蜿蜒而去的小河,让我想起了童年。那一年随父母回乡探亲,陪外婆去河边洗衣服。正是夏天,河边凉风习习,河畔开着各色野花,花间飞舞着美丽的蝴蝶,清澈见底的河中畅游着小鱼小虾……在城里生活的我哪儿见过这些?我被这神奇天然的景色迷住了,采花、捕蝶、捉鱼虾,外婆洗好了衣服也不愿意随她回家。那种无忧无虑融入大自然的乐趣,深深的刻进了我的脑海中。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在河边采野花戏水快乐无忧的小姑娘哪儿去了呢?小河依然静静的看着我,却也断然不会是昨天那条小河了,就如那些美好的时光仍然闪现在眼前,可是我那亲亲的外婆却已经在面临着小河的南山坡上长眠了许多年,她天天守着这条小河,可感受的到亲人们对她深切的思念? 已经是中午时分,亲戚的村子上空笼罩着袅袅炊烟。巷道里不时走来三三两两穿戴一新的村民,他们有说有笑互致问候“过年好,过年好!”一位老太太看到来串亲戚的我们这一家子,羡慕不已地对母亲说:“他婶子真有福哟,闺女姑爷能常陪着你回家走走。”母亲更是一脸的自豪:“是呀是呀,孩子们都孝顺呢。”走进亲戚家院落,窗花、对联、灯笼映红了农家庭院,透着一股子红红火火的年味。进了家门,被让在一个大炕上,炕上铺着新苇席,被热气烘蒸的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大家围着炕桌盘膝而坐,让我有着亲切和美的感觉。父亲母亲上了炕,很自然的曲膝盘腿舒适的坐下,我就困难了,腿怎么放都不舒服。盘着腿吧窝的难受,抻着腿又碰撞到别人。还好主人看出了我的尴尬,递给我一个小板凳才把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平时各忙各的事,亲戚们聚在一起的机会也是很少的。趁过年大家凑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东家长西家短的很多很杂。亲戚家调皮淘气整天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和同学打架让老师追着找家长的小子成了秀气文雅端正大方的大学生了;而让母亲时时挂念着的从小一起玩大的同岁伙伴竟然已经走上了不归路。这位我应该称为姨的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规定每个儿子一年给她二百元钱二百斤粮,可是这一点要求她的儿子们都做不到。不是她的儿子们生活贫困,而是计较着当初老人能够做事的时候为这个儿子做的多给那个儿子做的少,嫌老人做的少的就不愿意拿钱拿粮,另外的儿子就攀比不拿钱的儿子,结果是哪个儿子也不愿意管老人了,儿媳妇们还经常找事和老人吵架。在一次和儿媳妇吵架后,老人万念俱灰,一根麻绳上吊自尽了。据说,老人的葬礼极气派,儿子儿媳妇们哭的比唱的还动听……过年了,老人的牌位前供奉的食物更是丰盛的令活着的人羡慕……但愿,老人在天堂的日子不在为衣食而忧了。 晚霞将西面的天空点燃,也把我们回家的路染成了红色。走亲戚返家的路上,母亲悠悠的长叹道:“你姨命不好,养了这样不孝的儿子。”我不清楚是命运的关系还是家教的原因,只是在为母亲的朋友凄惨的晚年和归宿而难过。现在的农村生活富裕了,有些人家亲情却淡薄的可怕。谁都有老的时候,当他们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时候怎么办呢?…… 后记:过年,过了一年又一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到了春节,离家的游子再远再穷困,也会千方百计地回家。这就有了节前节后汽车站火车站拥挤的民工潮,也有了许多不能回家过节而倍生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报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外打工的青年,辛苦工作一年,等着领了工钱回家与孤独一人守候的母亲过年,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工头们都躲了,这个青年没有领到一分钱。为了不让等候在家的母亲失望,他硬是步行了几千里地,回到了日夜呼唤着儿子的母亲身旁……过年,有多少祥和欢乐幸福的故事,也就有着多少辛酸艰难凄凉的传说。可是我们还是在向前走着,走着就有希望,明天肯定会更好!对吗?一切都会随着过年而被扔到过去…… 年过完了,生活还在继续。游子们又飞离了老巢,年老的爹和娘、离家了的儿女们,又在期盼着下一个年快些来到……
(初稿2004年1月29 修改于2005年2月19日)
2005-2-21 20:5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5: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海风的一系列,在你的论坛就偷看过啦,呵呵。
又是一篇精华之作。围绕年的背景和回乡的主线,演绎出一段一段温馨的细节,将人间大爱,天地重情精心装点,温暖了自己与读者的心。
在这个背景下,我个人觉得色调可以清晰一些。就是说,侧重于年的平安喜乐,着眼于家的团聚满足。那么第二小节中“同事父母”第五小节中“外婆”一段,都可以从系列中拿出来,另自成文也可。
由于海风的敏感触觉,一个年节自然引发许多种感触。这些思绪梳理好,就是几篇好文字了;放在一起来说,反而会显得拥挤和争宠:)现在文中一些情感和细节,实际上由于篇幅的限制,都没来得及展开了吧:)
几段中最喜第一小节,紧凑集中,单独成文亦是精华。情节的铺垫过渡也堪称精巧其中一句“极目四野,前几日下的一场雪还没有消溶,河流湖泊田园树木似乎被寒冬凝固了,陷入了不动声色的沉静。只有几乎每棵树上都架着的鸟巢和在鸟巢附近飞来掠去的鸟儿,给这寒冷的冰雪世界带来些许生命的活力和一抹暖意。”意境略冷,作者似乎也不是为了用这景色来对比车内的热情,而是要用景色引发出“小鸟”的话题与感悟,那么这一句金风觉得可改,甚至可删,不影响连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5: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鸡缘(作者:浪淘尽)
      每逢过年的时候,总会读到很多关于来年生肖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会从动物身上附会出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结论。今年却是一个例外,很少看到有关鸡的文字,也许是因为鸡这种最早被人驯化的动物已经成了一个古老职业的代词。所以文人墨客自然不愿谈这种让人不雅联想的动物了,尽管他们比平民百姓吃更多的鸡肉、更有机会和另一种鸡发生暧昧的关系。。
    其实,我是很有资格写写鸡的。因为我读书时的专业是畜牧兽医、工作后养了十几年的鸡、现在科技讲座时更多讲的还是鸡,我对各品种的鸡都很了解、对鸡的育雏、育成、产蛋各期了如指掌、对鸡的防病、营养、管理更是有独到的研究。我想我的文友中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鸡了。
    我也很想写鸡。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懒以糊口的工资都是鸡们贡献的,心中更有感激之情,很想用文字来赞美鸡。
    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能写写鸡。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文笔不好,怕写不好鸡收不到赞美的效果。再觉得自己没有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的本领,而回想和鸡打交道的经历,实在都是平淡无奇,不值得网友们一看。

    可是偏偏有几只鸡,经常无事啄咬我的思绪、冲撞我记忆的闸门。
    故乡是一个有声有色非常美丽的乡村,我家住在一个圩里,是独门独户的一个宅子,实际上是祖上一个田头舍翻建而成的。房前是一条小河,屋后是一片竹园。远远近近的几道圩坝上种了很多的杨树,间杂着几棵野生的桃树。芳草萋萋的河滩上也会有几棵柳树,柳树的枝条一直垂到清清的水面,和倒影里的枝条可以握手。春天是故乡最美的季节,杨树、柳树刚吐出淡淡的绿芽,桃花却红云一片灼灼直刺你的眼睛。河里不时有叠驮的癞蛤蟆穿过刚冒尖的芦苇笋阵地爬出来。待桃树的叶子长出时,圩坝内外的田野被金黄的油菜花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这样一片美丽的风景里,只有寥寥几户人家的茅屋或白墙黑瓦的农舍错落其间。美丽的田园风光需要鸡鸣犬吠才生动起来,才算真正的有声有色。狗叫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因为穷,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狗。也因为穷,不需要养狗来看门护院,家里也没有值得一偷的东西。那个时候似乎我们那里也没有小偷的,除了学校课本上学到的被刘文学抓住的那个地主成分的小偷外,再也没有听说了,所以更没有必要养狗了。而鸡鸭都是要养的,每年还养得不少。我们家的油盐钱,全在这鸡鸭的屁股里面。
    每年清明过后,就有浙江的鸡苗贩子或自行车载着或肩担着几嘌篮的雏鸡雏鸭走村串乡叫卖了。雏鸭的成活率比较高,买十来只够了。雏鸡的成活率很低,有一半能养大就不错了,因此雏鸡往往要买三十几只,到夏天的时候也就只有十几只了。
    鸡鸭圈养十来天,就开始放养了。鸭子的命运比鸡要好很多,因为会游泳,天天在小河里吃小鱼、螺蛳、黄蚬,快活得不时拍打着稚嫩的翅膀在河面上相互追逐。我不知道鸡们有没有嫉妒过鸭子们,鸡们只能在河滩上、圩坝上吃一些嫩草,运气好时也会吃到一些蚯蚓、昆虫。然而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于是鸡们的眼睛开始盯上了广阔的庄稼田,那里的虫子自然要多些。

    我们这个生产队地多人少,土改评成分时,拥有十几亩良田的我家也不过是个中农。我家房前屋后的农田解放前都是我家或者是我家没有移民过来的亲戚家的。合作社时,我家的土地就划给了另外一个大队,因为我们生产队来不及耕种那么多的土地。为此,我祖母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是那个大队的人掠夺了我家的祖业。可是那个大队的人偏偏没有眼色,经常到我家借农具、讨开水喝,还农具时又不把上面的泥擦干净,惹得祖母十二分的不快。干脆连开水也不烧了,自家人和讨水喝的人一样待遇,一律喝生井水。
    因为这些缘故,天天在家的祖母自然就不会管那些去大田刨食的鸡们了。爱吃、爱玩,就让它们吃个痛快、玩个痛快。鸡们不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出于回家方便,它们更乐于在靠近宅院的田里嬉戏。时间一长,宅院附近的麦苗明显比远处的长势差。那个大队的人终于看出了端倪,上门来提抗议了。鸡们自作自受,被关了起来。
    关在鸡窝里鸡们寻找一切有可能的机会逃跑,它们对每一个栅栏的距离进行过测量,把头伸进去试试是否有松动。直到有一只鸡被卡在栅栏里进也不能退也不能,卡个半死,鸡们才放弃了逃跑的念头,无精打采地看看天上的白云、看看地下的蚂蚁。母鸡不下蛋了,公鸡早晨的啼叫也变得有气无力。祖母又把它们放了出去。
    这次祖母吃一堑长一智,估计那些人要来干活了,就把鸡关起来,等他们活干完了再放出去,有时是傍晚的时候放出去一会。开始打起了游击战!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圩坝上、麦田里撒了很多农药浸泡过的稻谷,赶紧回家报告祖母。祖母一听我的情报,也顾不得小脚了,和我一路奔跑地去赶鸡。可是晚了,有几只鸡还是不幸中招了。关进鸡窝不久,就开始两眼紧闭、口吐白沫了。祖母一声号令:“拿油来!”我们便给鸡灌油,有几只鸡精神有所好转,可是还有一只鸡不见任何起色。“拿剪刀!拿盐水!”祖母发出了第二次指令,我们就用盐水洗过的剪刀给鸡做外科手术。剪开嗦囊外面的皮肤,运气很好,没有剪断血管。剪开嗦囊时,闻到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把嗦囊里的稻谷抖搂出来,用盐水清洗一次,再倒一点豆油在里面,就用缝衣服的针线把嗦囊和外面皮肤分别缝好。祖母长长出了一口气:“听天命吧!”把鸡放回了鸡窝,再给它们新铺了一层稻草。
    “那些老家皮借东借西时想到我们,喝水乘凉时想到我们,可投药时连个招呼也不打!看我在水缸里也下一点农药,让你们喝个高兴!”祖母虽然怎么骂,水缸里到底还是不敢下药的。也真是奇怪,那些鸡过了几天就恢复了过来。这是我的第一堂外科手术课,是目不识丁的祖母教的。
    俗话说:“鸡鸡斗,鸭朋友。”专门的斗鸡是一些地方人们观赏的游戏,甚至是赌博的媒介。但是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斗鸭的,鸭子还是喜欢结交朋友的。鸡的好斗我也曾领教过一二。
    一年暑假的一天,正值农村“三抢”大忙的季节。中午毒辣的日头都可以晒死河里的鱼了,生产队长难得开恩让农民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不过晚上是要开夜工补回白天的损失。母亲难得有这样的午休时间,吃过中饭马上睡着了。
    可是家里的鸡不知道是为了抢食还是为了争风,在这最不恰当的时间里斗了起来,难分胜负,便开始“咯咯嗒、咯咯嗒”高一声低一声地叫骂起来,活像两个骂街的女人。我怕鸡叫的声音吵醒午睡的母亲,连忙起来想把鸡赶到远处,鸡却一边叫一边逃回原地,赶得我满头大汗,又丝毫没有效果。不知何时母亲起来,唬着脸冤我存心在她睡觉时赶鸡。我想解释我没有干坏事,可手中偏偏拿了一根竹枝。母亲骂了我几句,这时两只鸡配合得很好,适时地停止了它们的对骂。母亲说,你看看不赶它们,它们就不叫了,还说你没有追赶它们?嗨!这冤是洗不清的了。
    在鸡场工作时还碰到过更为惨烈的斗鸡事件。
    那年我们养了一批地面平养的种鸡,实行自然交配。可是养了几个月后,发现公鸡死了好几只,种蛋的受精率明显下降。饲养员自作聪明把其它鸡舍的一只公鸡放了进来,以为做了好事,使死了老公的母鸡重新有了第二次甜蜜的爱情。可是哪里想到,新公鸡一进来就和原来的公鸡斗了起来,而且把所有的公鸡都激怒了,老公鸡们群起而攻之,不消半个小时,新公鸡在情场决斗中光荣牺牲了。原来鸡的世界是非常讲究群次关系的,每只公鸡都有自己固定的几只母鸡作为伴侣的。在鸡场,我们一般把公母比例放在11013。每只公鸡都很清楚自己的性伴侣是哪几个,如果有别的公鸡和自己的爱鸡交配,那么必然会引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如果一只公鸡死了,那么它的未亡鸡们就会被其它公鸡所瓜分。此时的新丈夫和新妻子比较恩爱,交配的次数明显增加。因此,那个聪明的饲养员把一只新的公鸡放进去,只有激发群愤了。2005-2-22 12:52: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5: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风细雨楼:
呵呵 得,老爷子和浪兄责怪金风了:)))
金风之意,也是一家之见,交流而已,诸位随听随算,好在咱们都是真心的人,说什么都没安坏心眼儿
老爷子说的我还真赞成,裁缝手段还想用。前五段...........删除是不会的了,这个与鸡亲密接触的背景大有必要交代,本裁缝认为,可五段合一,呵呵,约略行事,不失惜墨如金的古训:)))
说回来浪兄没写完的《鸡缘》,的确生动细致,看全文章后 小弟再发赞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13: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书只缘慕虚荣 (作者:雨丛青野)   
说起来都不敢开口,一个年届不惑的男人竟然闭口不谈事业又不知第二、第三产业为何物。事业无成的男人有些窝囊,没有事业就没有票子,没有票子那么现代成功男士生活所追求的房子、汽车、情人也只好在睡梦中去实现。我的人生可想而知是一段干瘪的人生。我也试图想改变这种难堪的现状,但于怎么挣钱我是真的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如果人活着可以不要面子那该有多好,我就可以抛开自形惭秽的无尽烦恼,快快活活地混下去。但是不可能,跌入滚滚红尘谁又能超然物外。别说是个大活人,就是死鬼也还是要面子的。君不见有多少死人直挺挺地躺在殡仪馆还死要面子不动摇:民族、西洋乐队同台献艺,纸花、鲜花亮丽登场,金元宝、洋冥币腰缠万贯,最后的归宿地也要和活人力争高下、一决雌雄,就算活人大呼青山白化也决不肯退避三舍。死人一了百了尚且还如此讲究,一个大活人还要过几十年的日子能丢得起那脸面?尽管忧心如焚、人前尴尬,而上天又无怜悯之心,不曾抛下一沓大钞让我捡个正着,我也就只能在一片觑觑声中残喘着。
    幸好年轻时上过几年学识得几个字。学别的不行,学别人看书倒装得像模像样,只是看什么书不好和别人细说,不然露了馅让人笑掉大牙。别人读书都是正儿八经的,有资料有老师,目的也很明确,不拿个本科也得搞他个大专的干干,为的是提高国民素质。我都什么呀,金庸的武打、琼瑶的言情,外加一些通俗的故事、低级的笑话。为的是能让自己沉迷于虚幻故事情景,无暇感受现实苦涩人生。更重要的是别人会认为我是一个书迷。既然是书迷,人还是不笨的,只是没把脑筋动在怎么挣钱过日子之上。这样的评价使我对无钱的窘境多少有些释怀,虽然清贫,但我那死要面子慕虚荣的心理总算得到一丝抚慰。
    但因物质贫乏而倾斜的天平想要靠那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评价是不可能平衡的,我只有在精神上继续加重砝码,让阿Q的精神胜利这个法宝在我的手上发扬光大。于是我不但读,更动手写。这么写着写着还真的在报刊上羞羞答答的与人见面,这一下我感觉到富有了,我拥有了许多人所不能拥有的财富。甚至那些平日满脸风光趾高气扬的大佬知道那个写豆腐干的是我之后也会用一种平和的语调乃至是羡慕的口吻告诉我,他们虽然有一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潇洒劲,却因不能拥有我的“财富”使人生失圆而将抱憾终生。我的慕虚荣的心态在这一刻得到极大的满足,我干瘪的人生立时被充填得鼓胀起来,尽管是一包空气,但在外人看来好歹是一个球。更有甚者对我的职业和低文凭的学历愤愤不平,这更助长我飘飘然不知所以。其实我是什么呀,就算有什么值得称道,可我的动机和目的都不敢拿出来晾一晾,只能是绷紧脸面窃窃自喜了。
    虚荣的人生原来也不寂寞。读书和写字虽然没有很大的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但可以让我抛却生活中的急躁和喧嚣。别人挣钱过日子我是不管他了,我此生可要靠挣字混日子了,而且活出了好多人不能体验的喜悦。只是百年之后的身后事是没法不寂寞了,因为死人要面子的一切炫耀没有票子是万万行不通的,但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在手头拮据的情形下还能找到余生的平衡支点已是实属不易了。

2005-2-21 14: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0 00:50 , Processed in 0.1015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