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千堆雪

[千堆雪]精品出对句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1 0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违了这个贴子了!再来学习~:)
雪兄辛苦了,看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出句还可以,但是对句好多都是为对而对,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4: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心悦目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22: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形式教学太好了!受益匪浅! 敬香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2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文字要这样读的!!大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3 2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欣赏学习!向雪总献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孤怀每向楼头醉[流月长河]
对句:傲骨何须字里寻[对月悲歌]


千堆雪简评:出句的精彩在“孤”“醉”与“搂头”的内在关联性。古人有“君子不独乐”、“把酒莫凭栏”的警语。为什么呢?因为孤独的情怀,登斯楼而愈加浓烈,如此时把酒,岂有不醉之理?记得李白有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此时李白从夜郎遇赦归来,与友人登楼把酒,自是一醉而吐胸中闷气。同样的,杜甫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所作的《登岳阳楼》,则是另一番感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此时的杜甫,年已五十七,身患多种疾病,亲人朋友也离他而去,那种悲凉孤凄的情感在登楼后得以宣泄。由此可知“孤怀每向搂头醉”看似平常的之句,却蕴涵了非常符合人文心理依据的。对句并没有顺承出句的情调,而是另辟蹊径用“傲骨”不显于文的角度来表达。意在“傲骨”无处不在、无处不彰,并非“字里行间”可得。应该也符合“孤傲”的个性特质。都是很不错的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8: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学似衔泥常垒句[对月悲歌]
对句:言如覆水不回头[流月长河]


千堆雪简评:出句将为学之道喻燕衔泥,谓之勤;将学联之法喻燕筑巢,功在垒句。“借喻入联,观景悟道”是对联的至高境界。看似平常,师法自然,却寓意深刻。对句借警理入联,同样表达的是言如“覆水难收”的做人道理。意在说话要三思而后言,还表达了“说出去的话,等于泼出去的水一样,不能回收”,唯一感觉“回头”二字有求工的痕迹。其实意思读者都能明白,感觉还有锤炼的余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8: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钟分咏:燕/梅(联面不得出现咏题)

堂前寻旧主
春风槛外访新知


千堆雪简评:这幅诗钟借典点题,是诗钟常用的暗嵌手法。上比化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句,咏燕自然。需要更正一个“榭”字哦,原典里的“王谢”是指:东晋初年的宰相王导和晋孝武帝的丞相谢安,这两位都是权倾朝野、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下比将“东风第一枝”的梅花,喻为春风的“新知”很有匠心。记得《红楼梦》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宝玉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的诗句,可见“槛外”一词也与“梅花”有联系。因此,这幅诗钟嵌典自然、对仗工整,主题突出,是上乘之作。

年来又报东风早
是处轻裁杨柳新


千堆雪简评:相对而言,这幅诗钟没有上一幅出彩。问题在下比扣题不密。上比借“乳燕呢喃又报春”咏“燕”是不错的,而下比用“杨柳新”暗示“是处轻栽”有“梅花”就显得不严谨了。为什么呢?因为与“杨柳新”同季的还有“桃花、梨花”,并非只有“梅”花,而诗钟分咏的要求是很严谨的,不得出现歧义方能出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来又报东风早
是处轻裁杨柳新
??作为诗钟好不好不评,俺却感觉这钟子上比咏梅,下比咏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5 01:54 , Processed in 0.0805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