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95|回复: 32

[原创] 对联的误区之联律的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 22: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来并没有什么误区,但是由于某些评论家的苛刻要求或某些联家的个人偏好,进而影响了不少人,以致形成了某些人为的误区。本文试就这些误区,跟广大联友做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联律的误区

联律的平仄,体现在节奏上。对联的语言节奏,并不完全类同于诗句,因而在节奏出现反常时,平仄的要求也会出现变化。

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
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

上联的前五个字,二、四字都是平声,这并不犯律,因为它不可能按照五言诗句来读,这里应断句为:指/云际/千峰,只能看第三字跟第五字。我们注意到下联“听/松间/万籁”的“听”和“间”,同为平声,这也不是犯律,这里的“听”是领字,不计平仄。再如:

踞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凭画槛一慰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峦,六朝城郭;
溯彭蠡湖而西,鹭涛飞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能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凭/画槛/一慰/乡愁
唤/沙鸥/共谈/宦迹

三、五字皆同声,很多人会把这当成犯律,这是不对的,三四句式在对联中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句式我们一般当成八字句的节奏来进行处理,

○凭/画槛/一慰/乡愁
○唤/沙鸥/共谈/宦迹

“画槛”后有明显停顿,形同: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样你就不会认为它出律了吧。我们还注意到,“已渐近”、“最能忘”是不是出律?不是的,这是三字领,也是不计平仄,不记入节奏的,之前在联赛中跟评委争论过这事,可评委非得凭自己的偏好要计第三字的平仄,这就是另设规则,只会乱了规则,显失公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白话(或口语)入联,有些联往往先来一段白话,如即兴而来,脱口而出,然后又归入节奏。由于口语是不讲究节奏的,讲究的是第一感觉或既有熟语的表达,因此也是不计平仄的。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开口便笑”是人们看到弥勒佛像时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不需要修饰,所以能够引人共鸣,后来有人为合律改成“开颜便笑”,经过这样的修饰,亲切的感觉全无,这是典型的因律害意,自作聪明。再如:

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五十六朵花开”,其实就是一句口语,它只能算一个节奏,计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所以刘太品先生说,此句“只计朵字亦可,计六字(作者按:计开字)亦可”,这是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2: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慌老师终于开课了,沙发学习。
辛苦了,喝杯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2: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茶学习!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06: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07: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慌老师联版讲学伊人薄酒清茶不胜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新老朋友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很快啊,电信的很快,不知网通的是不是慢,可以调查一下看。
中国网络南北分离的情况,是很麻烦的事情,即使是双线,也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只是不是马蹄韵而已。对联马蹄韵只是用的平常些。但也不得不考虑意节韵,鱼竿韵等用的少的韵部。这样对联才不会陷入误区。只要符合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就不为过。只要不犯对联之大忌,何愁联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5 04:48 , Processed in 0.1033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