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 发表于 2017-12-25 15:31:55

高玉江:德馨文华念师长

德馨文华念师长

    得知侯国庆先生辞世消息非常惊讶,愣神中不相信这是真的。不管情感上是否能够接受,但事实是改变不了的。几个月前作家协会班子成员带着慰问品到侯先生家中探视,他详细介绍了病情和治疗方案。虽然先生略显消瘦,但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仅几个月时间就阴阳两界,真是世事无常啊。

       1984年春,我从农村建设学校调到人事监察局工作后,对侯先生逐渐加深了了解。候老细高个头儿,白白净净的,性格不急不躁,举止言谈给人一种涵蓄雅致的风度。他早年在《龙江日报》当记者,当时,他与张敬一、荆大文、贾岩是县里公认的“四大笔杆子”,成为龙江文学创作的领衔人物,文学创作成为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

    退休后,他不像有些人蹲马路牙子,遛大街,发牢骚。他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舞文弄墨、摄影的高雅情趣之中。几十年搜集、剪辑、记录的资料,装满几大箱子。《龙江古今》杂志,2015年第一期封二照片“1968年10月19日上午,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在县一中广场集会,欢送首批五七干校学员入学”、“干校学员入学第一顿露天午餐”、“老龙头五七干校校舍”、“学员们修建地窨子”“五七干校学员上冻前开垦荒地”等照片,都是候老47年前留下的珍贵历史镜头。候老本身是五七干校学员,劳动、学习、军训十分紧张,伙食缺乏营养,体力劳动强度极大,在与学员同甘苦共苦的同时,挤出时间积累了20多万字五七干校的各类素材。从2006年开始,采访几十位五七干校的学友,最终撰写成5万多字《老龙头五七干校纪实》分八章在《龙江古今》杂志2016年开始连载,给时人以警醒,给后人以深思。以上所举的均是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在一般人眼里那只是过眼云烟,但侯老将那段史实、资料、照片珍藏着,不断的充实发挥,直至演绎成可供人们可视可观的图像和文字,可见他对历史时局,政治气候,人生沉浮的珍视与反思,真可谓有心人的杰作。

    在侯老执笔《老龙头五七干校纪实》这篇长文时,我曾建议他列出提纲,由他口述,我给找一位摆弄电脑的高手给打字,以减轻侯老写作的疲劳,加快书写速度。侯老谦虚地说:“我慢慢写吧,别麻烦别人了。”

    侯老曾多次跟我们文友谈起,想把自己数年来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写就的文稿整理编辑一本书,以便对自己创作做一个阶段性总结,赠送文友,留给家人作纪念。终因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未能如愿,这也许是他终身的憾事。
近几年,候老身体一直欠佳。2011年有次下班遇到候老,邀他和几位文友就近饭馆小聚。他说:|”我食道出了毛病,吃不了硬东西。”我说吃豆腐,煎鸡蛋。他不太情愿,死缠着让我拉去了。因为就我俩便于交流。我们谈到了身体健康、文学创作、文友相处、作协发展等问题。后来,他下颌肿胀牙疼,上下齿移位,咀嚼成了问题,消化自然受到了影响。有一年,因肾病到大庆一家医院治疗。虽然,侯老师身体不好,但仍笔耕不缀,大作时不时在报刊上见到,作协活动积极参加,出谋划策,为协会发展尽力操心。

       2014年底,作协召开年会,恰逢候老和赵铁胜两位老先生80华诞,值此之机,与会的80多位文友为二老过生日。二老喜气洋洋的端坐大厅,接受文友献花,祝寿。文友轮流与他们拍照留念,其乐融融,温馨喜庆。敬佩二老在龙江文坛的崇高地位,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

    我们曾建议候老写自传或者出版文集,给文友及家人留作纪念。我让他口述,找文友在电脑上打字记录,减轻他的负担。他总是谦和的说:我慢慢写吧,别麻烦别人。谁知因年事以高,身体每况愈下,撒手西去,终未能成集出版,应是他老终身憾事。

    综观侯老师几十年发表的数百篇作品,以散文创作见长。细分可为三类:一类是对历史史实把握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确凿无疑,尊重事实。如《老龙头干校纪实》、《威虎山轶事》、《镌刻在这片土地的足迹》、《不用镌刻也是碑—记赵云龙同志在龙江工作时的几件事》等篇什;第二类是散文游记景物描写逼真,叙述准确。,摩写本土的自然景物;如《走进错海林场》、《虫声》、《靰鞡草传奇》、《又登达紫香山》、《麻雀的文化现象》、《雅鲁河雨夜独钓》、《欻嘎拉哈》等;第三类是描写家乡山水历史。侯老师出生在济沁河乡许家屯,对哪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物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古稀之年,他仍不忘初心,关注家乡景物变迁,生态环境,自己骑自行车回到家乡,一路兴致勃勃,访人观景。

    侯老师的车子是“钻石牌”的德国自行车,该车是1936年开始生产,1950后进口我国,车体是锰钢制作,轻便耐用。候老对这辆坐骑爱护有加,经常用抹布沾柴油擦车,年常日久车架成了油光瓦亮的铁红色。他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多次从龙江县城出发,到60华里的碾子山,会同半个世纪交情的老文友张敬一,张老师是碾子山诗词协会主席,作品丰厚。两人家中小酌,歇歇脚,然后骑车同行。再骑行70华里到候老师家乡—许家屯。利用几天时间踏查家乡周边景物,摄入镜头。写下《叫唤岭,美丽的生态园》六篇文章,展现他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豁达胸怀。

       2004年6月,龙江县作家协会成立,我担任首届主席,当时困难重重,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地点。候老以父辈的之态鼓励我,积极参与各种制度起草,表、薄、册的设计,为作协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龙江作家》报成立之初,候老责任编辑,会员交上来的作品都热心受理修改。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刊发的作品,候老都登记留存;苦心积累综合资料,撰写《龙江县作家协会活动纪实》,在《黑龙江作家》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先后有多位外地文学爱好者和团体致函,了解情况。该文后被《文艺报》转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协助龙江县第一中学筹划菊花展,主编《菊花史话》一书。提升菊花品味,为10多万人提供开放赏菊活动,借菊言志,感悟人生,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为菊花著文、赋诗、题字1000余篇幅。

    侯老先生为人处事和缓温顺,极具长者风范,绝不自居于资历深,动笔早,创作成果丰厚而高高在上。无论探究文学创作发展,还是酒桌上推杯换盏,候老总是面带微笑,静静地倾听,从不阻拦别人。待到他要表态时,定会给人以启迪,高瞻远瞩的惊喜。他老为人处事,知识学养,勤奋笔耕的作风是文人的楷模,他老辞世是龙江文坛一大损失,他生前所期盼的一切,我们正头拱地地去实施,以告慰他那未竞的灵魂。

                            写于2017/07/19

清茶 发表于 2017-12-25 15:37:49

收到!

北国红叶 发表于 2017-12-26 15:12:23

很全面,浓缩侯老的写作及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玉江:德馨文华念师长